• 169.50 KB
  • 2023-12-08 06:50:02 发布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3春)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3 第一单元磁铁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等。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科学思维]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做出猜想和预测。[探究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实验获得证据,从而检验自己的猜测,会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利用磁铁,通过重复实验的方法鉴别物体是否含有铁。[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养成认真的实验态度,培养重复实验的意识。意识到很多产品里含有磁铁,磁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发现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质。【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金、银、镍片、钴片、不同材质的硬币等。[学生]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回形针、铁钉、易拉罐、玻璃球、长尾夹、木片、纸片、铜导线、水龙头、橡皮筋、铅笔、塑料尺、橡皮、砖块、沙石,以及其他不同金属材质的物体、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磁铁世界。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预设5分钟)1.出示实物条形磁铁,提问:你们认识它吗?学生回答引出磁铁。2.出示实物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提问:这些磁铁有什么不一样?你能根据它们的形状,分别起一个名字吗?(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3.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都用到磁铁呢?(铅笔盒、门吸、黑板擦、冰箱贴)看来磁铁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4.你们觉得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一下磁铁,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揭示课题:磁铁能吸引什么引导学生很快发现,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能找到磁铁的踪影。二、探索:磁铁能吸引什么(预设25分钟)(一)用磁铁去吸引各种各样的物体1.提问,交流: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呢?说说你们的想法?33 2.教师出示18种材料的板贴,请一名学生介绍每样物品。3.物品编号,预测哪种材料能被磁铁吸引,请几位学生上来,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摆放在一起,并记录在记录单。4.实验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注意事项:磁铁靠近被测物体,重复三次。5.分发实验材料,学生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教师巡视指导。6.交流:有没有发现自己哪几个物体预测错误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7.汇报,交流:这些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8.提问:哪些可以被磁铁吸引?金、银能被吸引吗?(教师出示金、银并演示)9.小结:我们发现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由铁这种材料构成的。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而金、银、铜、铝等金属磁铁是不能吸引的。(二)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是铁做的1.利用磁铁能吸引铁制品这个特性,来检验某个物体是不是铁制品,你们想不想试试?2.观察我们的教室里,哪些物体是铁做的?(黑板、桌椅腿、粉笔擦)3.在测试前,强调电视机、电脑、磁卡、手表、手机等不能用磁铁吸,以免损坏这些物品。4.学生测试,教师巡视指导。5.交流和汇报。引出本课的核心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三、研讨:交流与发现问题(预设5分钟)1.出示课件,引导语:木屑中不小心掉进了回形针,有什么方法能拾起回形针呢?(用手找、放在水中木屑浮起回形针沉到水底、用磁铁吸回形针)2.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点?3.小结:磁铁能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拓展与总结:磁铁还能吸引钴和镍(预设5分钟)1.出示物体:老师这里还有两块不知名的金属,但确定它们都不是铁。你们觉得,磁铁能吸引它们吗?真的是这样吗?2.教师演示:两块金属片都能被磁铁吸引。3.介绍:科学家研究磁铁时,测试过很多材料。他们发现磁铁不但能吸铁,还能吸镍(niè)和钴(gǔ)。镍,近似银白色、硬而有延展性并具有铁磁性的金属元素,它能够高度磨光和抗腐蚀。钴是具有光泽的钢灰色金属,比较硬而脆,有铁磁性。4.出示课件:某些硬币含有镍,比如1元硬币,同学回家可以试试看能不能被磁铁吸引。5.总结: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质,还能吸引钴和镍。6.布置课外任务:请在家人的协助下,用磁铁寻找家里的铁一类的物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将课堂延申至课后。五、练一练一、选择2.下列材料中,能够吸引铁的是()。A.塑料B.磁铁C.木片D.铝盒3.下列物体中,磁铁能够吸引的一组是()。A.金片铝片B.铁片镍片C.铝片钴片D.铜片铝片4.下列文具中,能被磁铁吸引的是()?A.橡皮B.塑料尺C.木铅笔D.小刀5.以下物品中,含有磁铁的是()。A.不锈钢碗B.塑料袋C.扬声器答案:BBBDC二、判断1.牛牛对妈妈说:“磁铁有很多种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球形等。”()2.磁铁又叫吸铁石,只能吸引铁。()3.让静止不动的小车运动起来,需要力。()4.电视机、电脑、磁卡、手表、手机等不能用磁铁吸,以免损坏这些物品。()33 5.铁钉和铜钥匙都能被磁铁所吸引。()答案:✓×✓✓×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拉力和推力是一种常见的力。磁铁可以隔着一定距离和一定物体对铁产生吸引作用。[科学思维]能简单讲述实验方法,能在小组内研讨交流。能吸取别人的优点,对自己的作图进行改进。[探究实践]能运用推力、拉力、磁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态度责任]能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汇报。对让小车如何运动起来有兴趣思考并进行设计。【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磁铁隔着物体使小车运动起来【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理解磁力。【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磁铁、小车。[学生]磁铁、小车、棉线、布片、薄木片、塑料尺、纸蝴蝶等。【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磁铁怎样吸引物体。一、聚焦:怎样让小车动起来(预设3分钟)1.出示实物“小车”,把它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这是一辆小车,要使它运动起来,你有什么方法吗?【板书:小车运动】预设:嘴巴吹;用手推,用棒子推;用手拉,系绳子拉;装一个电动小马达;用磁铁吸(曾经看到过,或者试过)....【板书:嘴吹、推、拉、用磁铁吸】2.大家想到了很多种办法,我们就来试一试吧。从“使小车运动需要力”的体验活动引入,引领学生探究通过直接接触和不直接接触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材料准备:小车1辆]二、探索:让小车动起来(预设16分钟)(一)直接接触小车使它动起来33 [材料准备:每个小组1份,棉线1条、小车1辆]1.拉动小车(1)我们先来探究一下直接接触小车使小车动起来的方法,给你棉线和小车,你会怎么做?预设:把绳子系在小车的前面,拉动。(2)分组领取材料,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汇报交流。小车都动起来了吗?是什么力量让小车动起来的呢?小结:这个力量就是拉力,拉力可以让小车动起来。【板书:拉力】2.推动小车刚才我们已经试过拉动小车,接下来我们试试看推动小车。(1)各组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2)小车是靠什么力量动起来的?小结:看来拉力和推力都可以使小车动起来。【板书:推力】(二)不直接接触小车使它动起来[材料准备:每个小组1份,条形磁铁1块、小车1辆]直接接触小车使小车动起来了,那不直接接触小车怎么使小车动起来呢?1.用嘴吹能否使小车动起来学生尝试用嘴吹动小车,并进行交流说说感受。预设:小车有振动,但跑不起来;小车有小移动,但不能持续;头晕,太费劲了,累死了...2.用磁铁使小车动起来(1)如果给你们一块条形磁铁,不接触小车使小车动起来?你们准备怎么做?学生说说实验的操作方法。预设:磁铁不接触小车,隔着一定的距离,放在小车前面。(2)分组领取材料,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研讨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预设:把磁铁放在小车近一点的地方,小车就被吸引过来了,好像有一种力量在拉着小车;部分学生可能感受到手中的磁铁有种往小车方向动的感觉。(4)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磁铁吸引小车的这种力量。(5)汇报交流。预设:学生用直线、曲线、箭头等各种方式来描述磁力,都是可以的。小结:磁铁不接触小车,却能让小车动起来,这种力量就是磁力。【板书:磁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主要是围绕着“拉力、推力、磁力”的科学词汇理解再进行着活动。活动由“绳系小车拉动,嘴吹动小车,磁铁不接触使小车运动,磁铁隔物使小车运动”这样的四个小实验组成。重点放在后面两个实验上,重点理解“磁力”。在活动的时候,教师多让学生说出“拉力、推力”这样的词,以便以后科学探究的用词准确。通过实验,学生能感知到磁力虽然看不到,但是却像拉力、推力一样也是真实存在的。三、研讨:用磁铁隔着物体让小车运动起来(预设:14分钟)[材料准备:每个小组1份,布片、塑料尺、薄木片、纸、玻璃、装水的小塑料袋等,条形磁铁1块,小车1辆]如果隔着一些物体,磁铁是否还能让小车动起来?1.出示实验材料,生说说怎样操作,小组如何分工合作。实验提示:两位同学为一组,先预测后实测,每次检测至少重复做三次,完成实测后要做好记录,结束时将实验材料整理好。2.分组进行实验,并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教师指导。3.各组整理实验器材,准备汇报。4.研讨:小结归纳提问:隔着物体,小车能被磁铁吸引吗?预设:(1)能让小车动起来。我看纸隔着时,小车就一下子过来了。但玻璃隔着时33 ,小车就没有那么快过来。不同的物体隔着,磁力的大小都不一样。(2)小车能动起来,但磁力比起没有物体挡着差了很多。(3)磁铁和物体离小车近一点才可以吸引小车。小结:我们发现磁铁隔着这些物体能使小车动起来。【板书:隔物吸铁】5.但上课我们只测试了几种物体,那能说明磁铁能隔着所有物体吸引小车吗?说说自己的理由。预设:不能,我觉得比较厚的木块,距离比较远,可能就没有办法吸引小车了;能,......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那到底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大家回家以后去尝试一下,下一节课告诉我结果。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拓展:蝴蝶飞游戏(预设7分钟)[材料准备:每两个学生1份,纸蝴蝶1只、棉线1根、回形针1个、条形磁铁1块]1.同学们,这只纸蝴蝶,我能让它飞起来,你们信不信?(出示纸蝴蝶:上面别着回形针,回形针用棉线系住)演示:用条形磁铁靠近纸蝴蝶,纸蝴蝶“飞”起来了。老师是怎么做到的?预设:(1)纸蝴蝶,被磁铁吸引了。(纸蝴蝶是纸做的,不会被磁铁吸引。)(2)纸蝴蝶上的回形针被磁铁吸引了。(磁铁可以隔着一端距离吸引铁做的物体。)2.你想不想也来做一个会飞的纸蝴蝶?那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课件出示制作方法)3.小组合作制作纸蝴蝶,玩“蝴蝶飞”游戏。4.大家可真厉害,回家去可以给爸爸妈妈来展示一下!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将课堂延申至课后。五、练一练一、选择1.牛牛和小爱用棉线、回形针和纸片制成玩具“蝴蝶”,磁铁可以控制“蝴蝶”在空中飞舞。“蝴蝶”能飞起来的原因是()。A.磁铁能吸引纸片B.磁铁能吸引棉线C.磁铁能吸引回形针2.牛牛和小爱用棉线、回形针和纸片制成玩具“蝴蝶”,如果将磁铁和“蝴蝶”之间的距离拉到1米远,“蝴蝶”有可能()。A.继续飞在空中B.和磁铁粘在一起C.掉下去3.隔着白纸,磁铁能吸引铁定,说明()。A磁铁能够隔物吸铁B.磁铁磁力很强C.磁铁能吸引白纸4.以下说法中,属于磁铁吸引物体的特点的是()。A.磁铁只有碰到物体才能产生作用B.可以使所有金属都动起来C.这种吸力看不见,摸不着5.一个普通的小磁铁,不能隔着下面哪个物体吸引回形针。()A.塑料袋B.练习本C.书包D.纸杯二、判断1.不直接接触小车,也可以用磁铁的磁力使小车运动起来。()2.如果磁铁不直接接触到铁粉,铁粉就不会被磁铁吸引。()3.老师将纸卡片放在黑板上,并用磁铁放在上面,卡片就不掉下来了。是因为磁铁让纸也能吸引铁黑板了。()4.磁铁能吸引铁小车,把铁小车装入塑料袋,磁铁就吸引不了它了。()5.磁铁隔着水也能吸引铁,说明磁铁磁力很强。()答案:CCACC答案:√××××33 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3.磁铁的两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大,中间磁力最小。[科学思维]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推测。能用多种方法探索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探究实践]能够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检验预测。[态度责任]能体会认真实验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初步养成用证据说话的意识。初步运用简单材料设计实验,学习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磁铁存在两个磁力最强的部分,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收集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的相关证据。【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铁粉盒,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学生]条形磁铁、回形针,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继续探索磁铁世界。一、聚焦与揭题(预设3分钟)1.出示一根条形磁铁。问:这是什么?(预设:条形磁铁)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它是磁铁?(请一名学生回答并用回形针演示)很好,懂得利用磁铁的磁力来证明。2.课件出示“一根划分成五个部分并标上序号的条形磁铁”。问:磁铁的各个部位都有磁力吗?磁力的大小相同吗?3.猜测。请在以下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可能:①各部分磁力一样大;②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③两端磁力小,中间磁力大;④一端磁力大,一端磁力小。教师统计各种猜测的人数比例。4.一块条形磁铁上,磁力大小到底是怎样分布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揭示课题:磁铁的两极。“磁铁的各个部位都有磁力吗?”、33 “磁力的大小相同吗?”两个问题明确指向“磁力”的概念,以及磁力分布“两端强、中间弱”的特点。二、探索与研讨(预设34分钟)(一)探索活动一:借助回形针感受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预设10分钟)1.课件出示实验材料:一块各部分标上序号的条形磁铁,一枚回形针。师讲解实验要求:为了方便同学们,老师在磁铁上均匀地在五个位置标上了序号。实验时,请同学们将这块条形磁铁平放在桌面上,手拿回形针,按顺序接触条形磁铁上的五个点,感受一下磁力大小是一样的吗?2.指一生利用实物投影尝试操作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提示。师:都会操作了吗?好,待会实验时,组内同学依次轮流去感受,每位同学要慢慢地重复多做几次,仔细体会各部分的磁力大小。得出结论后,把材料放回到材料盒中。3.领取材料,小组活动,感受磁力。4.研讨一。通过刚才的感受,你觉得磁铁的这五个位置的磁力大小是一样的吗?认为不一样的请举手?认为一样的请举手?看来大家意见很一致,五个位置的磁力大小是不一样的。那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才认为各部位的磁力大小是不一样的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5.活动一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感受到了条形磁铁上的五个位置的磁力大小是不一样的,但是哪个位置磁力最大呢?中间位置是没有磁力,还是磁力比较小呢?同学们还是有不同的意见。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二)探索活动二:用磁铁的不同部位接触回形针(预设10分钟)1.课件展示实验装置,明确实验方法。①实验材料:磁力测试卡纸,1根条形磁铁,5枚回形针;②实验步骤:将磁力测试卡纸平铺在桌面上→在规定的位置分别摆放5枚回形针→将条形磁铁平放在离回形针最远的一条横向上→慢慢平移条形磁铁靠近回形针→观察并记录现象→重复做几次并记录。③你们觉得还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预设)注意事项:磁铁平移、速度要慢,回形针摆放要整齐、将同一头朝向条形磁铁,实验要重复做几次,实验中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回形针被吸引的次序。2.领取材料,小组活动,记录实验结果。3.研讨二。围绕问题:条形磁铁上哪个位置磁力最大,哪个位置磁力最小?你是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的?(呈现从“现象→结论”,或“结论→现象”的过程。)明确: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大。4.活动二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条形磁铁两端的磁力最大。但中间,有些同学认为磁力小,有些同学认为没有磁力,到底有没有呢?(三)探索活动三:观察铁粉在条形磁铁上被吸引后的分布情况(预设5分钟)1.教师演示实验:出示铁粉盒,这里面装着铁粉,很小很轻的铁质物体。现在老师把一根条形磁铁放上去,用手指轻轻的在磁铁上敲击。2.提问,交流:如果中间没有磁力,中间会吸住铁粉吗?如果待会发现中间有铁粉,可以说明什么?(如果中间没有吸住铁粉,说明没有磁力;如果中间有铁粉被吸住,说明有磁力。)3.展示实验结果。问:看到了什么现象?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中间也有磁力,但很小。)4.活动小结。上面我们做了三个实验,大家都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条形磁铁的中间磁力小,两端磁力大。)科学上把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磁极。条形磁铁上的磁极在哪里?(请学生指一指)所以它有几个磁极?通过借助回形针、铁粉盒等材料,让学生观察到条形磁铁两端吸引的能力更强,并由此现象得出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三、拓展与延伸(预设3分钟)1.教师出示一块蹄形磁铁,问:这是什么形状的磁铁?(蹄形磁铁)那么,蹄形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一样吗?它的磁极又在哪里呢?(指生上来指一指。)2.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到它的磁极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请学生上台操作或教师演示,找到并明确蹄形磁铁的磁极。)(预设:利用回形针、铁粉、小钢珠等材料。)33 3.磁铁的形状还有很多(课件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这些形状的磁铁也都有两个磁极吗?它们的磁极又在哪里呢?让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方法判断蹄形磁铁的磁极,进一步体会“磁铁有两个磁极”。四、练一练一、选择1.磁极是整块磁铁磁力()的地方。A.最强B.最弱C.中等2.一个磁铁有()个磁极。A.1B.2C.3D.44.磁铁上磁力最强的地方叫做()。A.两极B.两边C.磁极5.如下图所示,条形磁铁的ABCDE五个位置,磁力最弱的是()。A.位置A和EB.位置B和DC.位置C答案:ABCCC二、判断1.磁铁各个位置的磁力都一样大。()2.如果一块磁铁没有标明磁极,我们就没办法知道它的磁极在哪里。()3.条形磁铁摔成两半后,每一半都有两个磁极。()4.用条形磁铁靠近铁粉盒,发现铁粉都“跑”到了条形磁铁的正中间。()5.蹄形磁铁只有一个磁极。()答案:××√××五、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4.磁极与方向【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科学思维]能初步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实验记录表中发现磁极与方向的关系。[探究实践]能通过重复测试、简单表格来收集和记录磁极与方向关系的证据。初步学会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态度责任]能对磁铁能指示方向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体会到重复测试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指南针是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它为人们辨认方向带来便利。【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发现磁铁具有指示南北的特性。【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33 如实地记录和交流有关磁极与方向信息,体会重复测试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用白纸包住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指南针。[学生]条形磁铁、用白纸包住的条形磁铁、旋转支架、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塑料支架、线、方位纸、指南针、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磁极。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条形磁铁]1.(出示条形磁铁)提问:观察磁铁,你有什么发现?(追问:除了颜色,你还观察到磁铁的两端有什么?)2.小结:磁铁上涂着红、蓝两种颜色,分别标注着“N”和“S”字母。3.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对于这两种不同的颜色和字母,你有什么疑问?4.学生自由提问。5.归纳:特定的颜色、特定的字母,与磁极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6.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7.引导:其实特定的颜色和字母表示了不同的磁极,这与方向是有关系的。揭示课题:磁极与方向(板书)将学生对磁极颜色和字母的好奇直接引向了与方向的关系,插图中野外的指南针就暗含了磁铁上用特定的颜色和字母来表示特定的磁极,这与方向是有关系的。二、探索:磁铁能否指示方向(预设:17分钟)活动一:条形磁铁的指向性[材料准备:用白纸包住的条形磁铁、旋转支架、方位纸、学生活动手册]1.(出示方位纸)观察方位纸,你知道了什么?(预设:上面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2.引导学生根据教室的真实方位,在桌面上贴好方位纸。3.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方向,那么磁铁到底指向什么方向呢?讲解实验步骤:两个磁极标好数字“1”“2”→支架放在方位纸中间→将磁铁放在支架上,轻轻转动→观察静止后磁铁的两端各指什么方向。4.明确实验要求:边操作,边记录,重复做3次。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6.反馈交流。提问: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7.小结:条形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南方,另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北方。8.提问:在实验中,我们为什么要重复做?(预设: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活动二: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的指向性[材料准备:系好棉线的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塑料支架、方位纸、学生活动手册]过渡:条形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那么其他形状的磁铁,如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是不是也能指示南北方向呢?(出示实验材料)讲解实验方法:选择一种形状的磁铁→磁铁挂在塑料1.支架上,轻轻转动→观察静止后磁铁的指向。2.学生明确实验要求:边操作,边记录,重复做3次。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第一个活动是用支撑法来测试条形磁铁的指向性,因为此时的条形磁铁是被白纸包住的,所以学生只能发现它可以指示南北方向。在第二个活动中是用悬挂法来测试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的指向性,这是建立在第一个活动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旨在找到磁极与方向的具体对应关系。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用白纸包住的条形磁铁]33 1.反馈交流。提问(1):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预设: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提问(2):观察磁极的颜色、字母和指示的方向,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预设:指南的磁极是蓝色,字母是S,指北的磁极是红色,字母是N)2.条形磁铁也是这样吗?学生撕开白纸,发现共性。3.师生共同小结: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一般为红色,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一般为蓝色。4.简单介绍南极为什么用“S”表示,北极为什么用“N”表示。(N——North,S——South)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拓展:指南针的使用(预设10分钟)1.出示指南针,介绍原理:指南针就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2.分发指南针,学生观察指南针的构造,简单交流指南针主要结构及其功能。(预设:磁针——确定南北方向;刻度盘——指引确定其他具体方向;支架——支持磁针,让它保持水平;外壳——方便携带,保护作用)3.(出示指南针使用说明书)学生自己阅读说明书,请一生上台边讲解边演示使用指南针,教师适时指导。4.组织学生用指南针到校园里辨别方向,找一找国旗在哪个方向?校门在哪个方向?对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应用,介绍了指南针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使用说明书实现自主学习并在校园里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五、练一练4.磁极与方向一、选择1.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的特点制成的。A.吸铁B.导航C.指示南北方向2.条形磁铁的S极靠近另一块磁铁的()极会相互吸引。A.SB.NC.S和N都不会D.S和N都不会3.我们用()来测试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的指向性。A.支架法B.悬挂法C.A.B均可4.指南针可以帮助人们()。A.辨别方向B.认识天气C.找到化石5.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后它的北极指向地球的()。A.南方B.西方C.北方二、判断1.在指南针附近放一个磁铁,指南针一定能指示正确的方向。()2.磁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指示方向。()3.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磁铁。()4.磁铁每次指示的方向都相同。()5.磁悬浮列车是利用了磁极的相互作用,让列车悬浮在轨道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BCAC二、判断题:××√√√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5.做一个指南针【教学目标】[科学观念]33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为磁针。[科学思维]能针对制作过程或检测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方法。[探究实践]能利用磁铁来磁化钢针,以制成磁针,能借助指南针确定并标注磁针的南北极。能利用示意图的方式对磁铁和漂浮物之间的组装方法进行初步设计。[态度责任]乐于参与制作水浮式指南针的活动。在作水浮式指南针及其效果检测过程中,表现出耐心、细致的科学态度。能多角度地提出指南针的设计和制作方法,或提出改进意见。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通过自制指南针,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的技术和工程过程。【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会制作水浮式指南针。【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借助指南针确定并标注磁针的南北极。针对制作过程或检测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方法。【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钢针或缝被针、吹塑纸、条形磁铁、指南针、盛水盘。[学生]钢针或缝被针、吹塑纸、条形磁铁、指南针、盛水盘、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磁铁世界,动手制作一个指南针。一、聚焦指南针的历史(预设8分钟)1.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哪些吗?(播放课件)2.(出示课件)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3.(出示课件)补充: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2000年前,我国就出现了“司南”,900多年前,我国海船已使用指南针导航。4.通过这段文字,你知道指南针在航海过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吗?5.引出: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回顾磁铁的性质)6.老师手里就拿着一个现代的指南针,可指南针并不是一发明就长成这样(出示课件),谁能看图讲一讲指南针是怎样演变到现在这个样子的?7.学生观看图片,简单描述。8.水浮式指南针由磁针和灯草两部分组成。今天用这些材料来合作,一起制作水浮式指南针。二、探索(预设25分钟)1.准备实验材料:四人一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指南针、一根未被磁化的钢针、一张大小合适菱形的吹塑纸(或者一个泡沫块)、一个小水槽、一块条形磁铁。强调:钢针的头很尖,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2.制作过程:(1)制作磁针、检验效果:①我们要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水浮式指南针呢?(课件出示水浮式指南针)(预设:需要用盘子装水/要有小磁针/要让小磁针浮起来)33 ②让钢针有磁性,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示范:老师用钢针在条形磁铁的磁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摩擦,重复摩擦20-30次。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小磁针已经具备磁性呢?(预设:用磁铁吸一下/用小磁针吸一下大头针)④这两个方法哪个更好呢?(预设:学生通过讨论否决用磁铁吸一下的想法。)⑤老师就按照同学们的想法来试试看。(用小磁针去吸引大头针)⑥现在我们有了小磁针,怎样让小磁针浮起来?⑦吹塑纸相当于古代水浮式指南针的什么部分?(2)安装磁针:①怎样将磁针固定在菱形的吹塑纸上,同学们可以先思考并在活动手册上画出示意图。②试着将磁针通过穿针的方法固定在吹塑纸上。③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固定?(还可以借助胶水、透明胶等工具进行固定。/可以用棉线绑起来)(3)指示方向:①(演示)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指南针,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它指示方向?②为什么要让它放在水中呢?(预设:因为这样它能够转动起来,指示方向。)③(演示)将磁针轻放到水面中央,让它自由旋转,注意不要让磁针与内壁发生碰撞阻碍旋转,多试几次,直到磁针始终指向同一方向。(4)标注磁针的磁极:①我可以怎样知道磁针的南北极呢?(预设:要知道那边是南,哪边是北,这样就能标注了/和另一个已经标注好的指南针一样标注)②可是我们得依靠指南针才能知道南北,所以要和原来已经标注好的指南针比较)。3.试一试:①一起来做一做我们的水浮式指南针吧。②我们的水浮式指南针就做好了,现在用自制的指南针来确定一下我们教室不同位置的东南西北吧。③巡视每一组,对一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制作指南针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的实践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在制作过程中认识磁化现象。三、研讨:交流与发现问题(预设5分钟)1.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同学们有没有觉得哪里可以改进呢?(预设:可以增加一个外壳/可以让容器更大一点/可以在盒子上标上东南西北的四个方位,方便使用/……)2.自制的指南针除了按照今天的方法之外,还可以怎么做。(出示课件:立式、悬挂式、其他水浮式)四、拓展与总结我们的指南针为什么不一样(预设2分钟)1.为什么我们的指南针有的针尖是北极,有些针尾是北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将课堂延申至课后。五、练一练一、选择1.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A指南针B火箭C造纸术2.为什么在测试的时候要重复多次?()A好玩B为了让指示方向准确3.制作水浮式指南针时,下列材料中最适合用来固定小磁针的是()。A.纸巾B.棉布C.吹塑纸4.制作指南针,关键点之一是()。A.美观B.磁针能否自由转动C.要有外壳5.指南针在使用时()。33 A.需要远离磁铁或铁质品B.需要远离木质品C.需要远离塑料制品二、判断1.没有磁性的钢针被磁石摩擦后变得有磁性,这个过程叫做磁化。()2.被磁化后的钢针没有磁极,不能指示方向。()3.制作水浮式指南针时,可以用磁铁沿一个方向摩擦钢针使其磁化。()4.把木头、铁钉悬挂起来,静止后也能帮助我们指示方向。()5.使用指南针时,刻度盘应该立着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BCBA二、判断题:√×√××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磁铁的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磁极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科学思维]能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能初步利用简单的表格、图画来记录和整理证据。能初步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探究实践]能通过重复实验来收集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证据。[态度责任]能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在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表现出耐心、细致的科学态度,能与他人合作。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有关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证据。初步了解“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发现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解释“干扰下的磁铁无法指示南北方向”的现象。【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小车、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塑料支架、线。[学生]小车、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塑料支架、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33 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继续一起探索磁铁的磁极。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放有小车、条形磁铁、条形磁铁]1.出示上面放有条形磁铁的小车,教师用条形磁铁去靠近小车。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预设:小车被吸引过来。)追问: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预设:两个靠近时磁铁它们会吸在一起;不同颜色的磁铁会吸在一起。)2.把手中的条形磁铁换个方向,用另一端去靠近小车。提问:现在,你观察到什么现象?(预设:小车被推开了。)追问:你觉得为什么换个方向小车会被推开?(预设:换了方向之后磁铁颜色相同,它们不会吸在一起。)3.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有时会吸引,有时又会排斥。怎样的情况下磁极之间会吸引,怎样的情况会排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磁极间的相互作用”。4.板书揭示课题: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教师的演示,引起学生的思考。二、探索: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2根条形磁铁(标号1号2号)、活动手册]1.当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的时候,会发生不一样的现象。让我们一起亲自动手研究一下吧。2.小组讨论:手拿1号磁铁的磁极去靠近2号磁铁的磁极会有几种情况?(预设:1号磁铁的南极靠近2号磁体的北极;1号磁铁的北极靠近2号磁铁的北极;1号磁铁的南极靠近2号磁铁的南极;1号磁铁的北极靠近2号磁铁的南极。)3.明确实验要求:把2块条形磁铁按照下面的做法依次靠近,每种做法重复3次。用箭头将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记录下来(相互排斥用“←→”表示,相互吸引用“→←”表示)。4.教师示范:拿1号磁铁的南极去靠近2号磁铁的北极,重复实验三次。实验要点:用磁极靠近磁极不是磁极靠近其他部位;重复实验三次。5.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把实验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第9页。7.实验结束后,1分钟时间小组交流归纳实验结果。8.汇报: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北极和北极、南极和南极靠近时相互排斥,北极和南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引导:北极和北极叫做相同磁极,北极和南极叫做不同磁极。学生尝试用完整的句子科学地表述实验发现。9.师生共同总结:相同磁极间相互排斥,不同磁极间相互吸引。用一个磁极去靠近另一个磁极,有4种情况:用N极靠近N极、用N极靠近S极、用S极靠近S极、用S极靠近N极。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呈现两种状况,即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S极和S极相互排斥,N极和N极相互排斥,S极和N极相互吸引,N极和S极相互吸引。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一对蹄形磁铁、一对环形磁铁、一个条形磁铁和一个蹄形磁铁]1.提问:条形磁铁磁极间有这样的规律特点,其它形状的磁铁也有这样的规律吗?追问:该怎么证明?2.出示三套器材:一对蹄形磁铁、一对环形磁铁、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小组选其一进行实验验证。3.实验前,说说实验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33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全班从不同的实验中,发现磁极相互间作用的规律是一样的:相同磁极间相互排斥,不同磁极间相互吸引。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拓展:磁铁总是指南北方向吗(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塑料支架、线、条形磁铁]1.出示一块悬挂的条形磁铁,待其静止后指示南北方向。提问:此时,如果用另一块磁铁去靠近它,会出现怎样的情况?(预设:悬挂的磁铁会被吸引或排斥。)追问:这时悬挂着的磁铁还能指示南北方向吗?你能尝试解释一下吗?2.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但是当周围出现其他磁性物体或铁时,它指示的方向就会发生改变。人们就利用这种现象来寻找大自然中含有铁或含有磁铁的矿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将课堂延申至课后。五、练一练一、选择1.两个磁铁相同磁极靠近时会()。A.相互排斥B.相互吸引C.没有变化2.下图是不同磁极靠近时相互排斥的是()。3.条形磁铁的S极靠近另一块条形磁铁的()会相互吸引。A.S极B.N极C.S极和N极都可以5.将两个蹄形磁铁的同极相对相互靠近时,会发生()。A.相互吸引B.相互排斥C.仍然保持静止状态二、判断1.磁悬浮列车是利用了磁极的相互作用,让列车悬浮在轨道上。()2.磁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指示南北方向。()3.条形磁铁的N极靠近环形磁铁的N极会相互排斥。()4.环形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条形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不一样的。()5.用细线悬挂着的能够自由旋转的且已知南北极的磁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BBCB二、判断题:√×√×√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磁铁的用途和性质是有联系的。[科学思维]33 能基于所学知识,提出关于磁铁的感兴趣的研究问题。能通过环形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实验来猜测磁悬浮列车的基本原理。[探究实践]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磁铁制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态度责任]能对磁铁及其磁现象的探究表现出兴趣。乐于收集关于磁铁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意识到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体会到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发现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应用了磁铁什么性质。【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了解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与磁铁性质的关系;磁记录设备的应用。【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班級记录表等。[学生]条形磁铁、粉笔擦、耳机、铅笔盒、门吸、钢笔、扬声器、磁性画板等生活中常见物体(每组1份,要包括有磁铁的物体和没有磁铁的物体),环形磁铁三个、底座,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磁铁与我们是生活。一、故事引入,导入新课(预设5分钟)1.故事引入:晋朝将军马隆率兵讨伐叛军,他下令把大量的磁石堆放在夹道两侧,身披铁甲的叛军进入夹道时就像中了定身法难以动弹,马隆一举获胜。大家知道马隆是怎么获胜的吗?(磁石、磁铁)2.同学们还知道古人应用磁铁的例子吗?(司南、罗盘等)3.在现代生活中,磁铁就应用的更广泛了,你们能来说说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吗?(门吸、磁性画板、粉笔擦、磁性飞镖、冰箱门、冰箱贴……)4.从古至今,磁铁一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引题:磁铁和我们的生活)通过从古至今人类应用磁铁的例子引出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二、探索:生活中的磁铁及其作用(预设25分钟)(一)生活中常见物体中的磁铁1.老师让小朋友们回家找一找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了,现在就来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2.出示一个没有磁铁的铁制的文具盒,问:这个文具盒有没有应用到磁铁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学生会提出两种方法:①用铁去检验;②用磁铁去检验。学生可能更多会选择磁铁,就需要教师做引导了,可以用磁铁和回形针去试一试,让学生知道,回形针比磁铁更适合验证有没有磁铁。)3.出示材料:粉笔擦、耳机、铅笔盒、门吸、钢笔、扬声器、磁性画板。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它们分别是什么?它们在使用中用到磁铁了吗?(先让学生说一说各个材料的名称,并猜一猜有没有用到磁铁。)4.分组活动:用回形针检验物品中是否有磁铁的应用。(1)每个物体要用正确的方法重复找3次。(减小实验偶然性)33 (2)每样物体每个角落都要找一找。(3)找到后按“有磁铁的物体”和“没有磁铁的物体”分为两类放入两个盒子。(4)讨论:有磁铁的物体,应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5.活动后汇报:哪些物品中应用了磁铁,具体在哪个部位,利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板书展示: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和相关的物体)(二)磁悬浮列车1.课件出示悬浮磁铁塔,师:同学们,你们能做出这样的悬浮磁铁塔吗?它们利用了磁铁的什么特点呢?2.提供材料(环形磁铁3个、底座),学生活动。3.活动后让学生简单介绍怎么搭出悬浮磁铁塔,应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4.出示磁悬浮列车图片,你们认识它吗?它也是悬浮着的。结合悬浮磁铁塔的原理,你能说出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吗?5.小结:磁悬浮列车应用了同极相斥的原理。(板书展示:磁极的相互作用)(三)磁记录信息1.还有一些物体中有很多“磁铁”微粒,它能记录信息,让我们来认识它们。(出示磁卡、磁带、磁盘图片)2.既然这些物体上也有磁,尽管磁很微小,那么它们有没有磁的一些性质呢?(播放微课《磁卡有磁性》)用正确的方法寻找身边物体中磁铁的存在,了解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与磁铁性质有关系,知道很多信息都是利用磁进行传递。三、研讨:利用气泡图,整理磁铁知识(预设5分钟)1.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还真不少,除了我们刚才说到的还有哪些呢?能隔着物体吸铁、能指示南北……(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并完善板书的气泡图。)2.磁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关于磁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呢?(磁铁的南北极会变吗?磁力大小会变吗?……)结合前面几课的学习总结和整理磁铁的特点,从整理的信息中提出一些后续研究的问题。五、练一练一、选择1.以下物品中,含有磁铁的是()。A.不锈钢碗B.塑料袋C.扬声器3.下别物体中,磁铁的作用不—样的是()。A.硬盘B.指南针C.磁带4.下列物体中,利用磁铁记录信息的是()。A.冰箱B.磁卡C.喇叭5.下列事物中没有用到磁铁的是()。A.电话B.灯泡C.门吸二、判断1.手机、耳机、电视机中都含有磁铁。()2.生活中到处都有磁铁,比如制造音响时就需要用到磁铁。()3.耳机中磁铁的主要作用是记录信息。()4.银行卡里有磁铁,硬盘里没有磁铁。()5.耳机和扬声器中没有磁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ABBB二、判断题:√√×××33 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第二单元我们自己1.观察我们的身体【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心脏等。[科学思维]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探究实践]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身体内部的情况。能够发现人们身体结构相似,但相貌等方面总会有些不同。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态度责任]能够如实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能够观察和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知道人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班级记录单、人体内部结构围裙、人体结构拼图、听诊器。[学生]人体结构拼图。【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来观察我们自己的身体。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出示图片(动物剪影),提问:你能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再出示人体剪影,引出我们自己。2.谈话: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就认识了很多动物,通过观察了解了它们的身体结构。那么,你们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有哪些认识呢?33 根据学生回答,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我们的身体。(板书课题:观察我们的身体)明确本课的研究对象是“我们的身体”。 二、探索:身体的外部和内部有什么(预设20分钟)(一)观察身体的外部结构1.请一名学生上来,大家观察他的身体,说一说人的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根据学生回答概括出人体四部分:头、颈、躯干、四肢。2.实验探索:人体结构拼图。[材料准备:人体结构拼图](1)出示用纸板遮挡半边身体图,提问:你们能拼出他的另一半身体吗?(2)实验要求:小心取下另一半身体拼图,小组内讨论摆放。说一说关于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发现。(3)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实验。(4)整理材料。(5)交流: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拼图,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拼。提问:你们同意他们的拼法吗?观察一下人体外形左右两边的结构,你有什么发现?谈话:如果把右边拼图部分翻过来,像这样,你发现了什么?过渡:两个部分会重合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我们的身体具有左右对称性,比如,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是对称的。你还能说说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是对称的吗?3.小结: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外部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包括了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二)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1.摸一摸,感觉皮肤下面有什么。(1)我们观察了人的外部结构,那么我们的身体内部又有什么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呢?谈话:摸一摸、听一听、看一看都是我们可以观察的好方法。我们可以先来摸一摸胳膊、手、小腿等部位,感觉皮肤下面有什么?并把手的样子和你的发现画在活动手册上。(2)学生摸一摸、画一画。(3)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概括:皮肤下面有肌肉、血管、骨骼等部分。2.听一听,躯干内部有什么。(1)引导:我们生病时,医生经常用听诊器听听我们身体里的声音。你们听到过自己身体发出的声音吗?[材料准备:听诊器]根据学生回答概括。那我们就同桌之间互相听一听腹部和背部哪里有声音?(图片出示)(2)两个同学一组,互相听一听对方的腹部和背部,哪里有声音?可能是什么器官发出的声音?(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4)学生展示本组的观察结果,教师板书记录。由四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对身体外形结构的观察,核心是“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头、颈、躯干和四肢;第二个活动是对身体外形的对称性的观察;第三个活动和第四个活动都是将观察的重点由身体外部引向身体内部,对人体展开了由外部到内部的观察活动。三、研讨:我们用了几种方法观察身体(预设10分钟)1.提问:刚才我们用了哪几种方法观察身体?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看、摸、听2.交流:在观察身体的过程中你还有其他不清楚或者想知道的问题吗?学生交流自己的疑惑或者问题。3.整理学生的疑问:关于身体不能观察到的内部结构。(1)引导: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疑问和想研究的问题。老师带来了一条围裙或许可以帮助大家。(带上人体内部结构围裙)33 [材料准备:人体内部结构围裙](2)观察一下,说说你知道我们身体里还有什么?4.小结:我们的身体里还有许多部分等着我们继续深入了解。引发学生对观察方法、观察内容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探究人体秘密的兴趣。四、拓展:量一量(预设5分钟)1.引导:除了摸一摸听一听,我们还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来记录我们的身体数据。2.两人一组学生互相量一量并记录。3.总结: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有相同的部分,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我们的这些长度、重量等等。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的身体外部结构是相同的,都包括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我们还发现身体内部还包括很多结构,具体内容我们将在以后慢慢学习。通过仔细观察人体结构图认识身体内部的一些看不到的结构。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的身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人的身体是左右对称的B.人的身体内部有很多器官,但它们不会发出声音C.我们可以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观察我们的身体2.在观察我们的身体时,我们的身体外形是()。A.中心对称的B.上下对称的C.左右对称的3.听听身体发出的声音,你认为“扑通扑通”的声音是()发出来的。A.肺B.心脏C.肠4.猜谜语:两片叶,胸中挂,吐故纳新作用大。打一人体器官()。A.肺B.大肠C.心脏5.科学课上我们观察身体内部结构时,不会用到的方法是()。A.用眼看B.用手摸C.用耳听二、判断1.从外表看,我们的身体上下两部分是对称的。()2.用手摸一摸身体,我们可以感觉到皮肤下面有硬硬的骨骼。()3.头、颈、躯干和四肢是组成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4.从外表上看,人类基本上是左右对称的。所以人体的内部也是左右对称的。()5.用耳朵不能听到腹部的声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CBAA二、判断题:×√√××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2.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科学思维]33 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实验发现的事实和想象。[探究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采用实验的方式,研究感觉器官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态度责任]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了解残障人士因为感觉器官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生活困扰。理解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综合运用其他感觉器官的意义。知道技术发明为残障人士改善生活提供了帮助。【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能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实验发现的事实和想象。【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器材1份、班级记录表1份、圣女果等纯色水果每人1个、塑料苹果或香蕉1个。[学生]岩石、装有40-50℃热水的杯子、包子、能播放音乐的音响、盲文板、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用感官来发现。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1.谈话: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自己的身体,用眼睛看到了身体外部的器官,用手上的皮肤触摸到了骨骼和肌肉,用耳朵听到了身体里器官发出的声音,对我们的身体有了很多了解。生活中我们也用舌头来尝味道,用鼻子闻各种气味。2.引导:我们用来观察的眼、耳、口、鼻、皮肤等这些身体器官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感觉器官,简称感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3.揭题: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感官来发现。(板书课题:通过感官来发现)二、探索:认识感官及作用(预设10分钟)(一)探索1:交流。通过感官我们能获得什么信息?1.出示物体(建议是水果等可以食用的纯色物体),提问:你看到了什么?2.交流:引导学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视觉信息。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眼睛了解了这个物体的视觉信息。4.观察: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其他感官了解这个物体的更多信息。(耳听:音量、音高、音色、舒适度等听觉信息;舌尝:酸、甜、苦、辣、咸、涩等味觉信息;鼻嗅:香、臭、刺激等嗅觉信息;皮肤触摸:冷热(温度)、软硬、粗糙光滑、轻重等触觉信息等;)【强调:实验时一般是不允许品尝的,在能确保安全卫生的情况,可以尝试】5.交流:引导学生准确表达通过不同器官获得的不同信息,并学会较正确的描述,初步区分“事实”和“想象”。6.总结:我们通过不同的器官获得了不同的信息,每种感官都能感知它能收集到的信息。其中眼睛帮助我们获得视觉信息、耳朵获得听觉信息、鼻子获得嗅觉信息、舌头获得味觉信息、皮肤获得触觉信息。(二)探索2:看图片1.活动:活动手册翻到13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上的四个物体,把看到的主要信息记录下来,看不清可以参考书本28页。33 2.交流:(引导学生对观察中的事实和想象做出区分)(1)我们从每一幅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摘录词汇);(2)看着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教师板书摘录词汇);3.小结:我们要学会区分观察到的信息和想象的信息。(三)探索3:多感官观察物品1.活动:(下发或者请每小组X号同学领取材料)请同学们用五种感官观察物品,再次用词汇将我们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上。2.交流:请同学们说说用感官观察发现了什么?(教师板书摘录词汇);3.小结:我们通过多种感官发现了这些物品更多的信息,并综合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辨别物品。三、研讨:(预设15分钟)(一)研讨1:不同器官获得不同的信息。1.交流:比较探索2和探索3活动中只用眼睛看和使用五种感官所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2.活动:请你猜一猜。教师提供1个新的常见物品或者塑料水果等。(1)请1小组描述只用眼睛看到的物品信息,请同学们猜一猜;(2)请1小组描述五种感官所获得的信息,再请同学们猜一猜;也可以换其他物品猜一猜。3.小结:只用眼睛观察到的信息很多,用五种感官所获得的信息更多。(二)研讨2:不同感官的作用。1.交流:我们能分别说说眼、耳、鼻、舌和皮肤的作用吗?2.小结: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但对于其他信息无能为力,只有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才能得到这个事物的具体信息,从而更加接近事实。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说说我们看到的和想到的”、“用一种感官和用五种感官观察比较哪种观察更真实,得到事实”进行探究活动。四、拓展:(预设5分钟)钟)1.提问: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的人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2.活动:(下发盲文板每小组1块)请同学们摸一摸,猜一猜这是什么?3.交流:这是盲文,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民币右下角就有盲文,它将代表0的三个圆点连接起来,变成一个拐弯符号“┛”。1元、2元、5元、10元券在正面左下角分别加印1个、2个(竖列)、2个(斜列)、4个小黑点;50元、100元券在正面右下角分别加印5个、7个小黑点。这些小黑点错综排列,仔细触摸,可感觉微微凸起,盲人通过触摸黑点多少及分布便可区分面值。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盲道一般由两类砖铺就,一类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了,称为提示盲道。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中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但事实上因在百姓中间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国内城市大规模的盲道建设对盲人行路并未产生很大帮助。助听器帮助听力不好的人正常听到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听障人士在没有佩戴助听器的状况下,对很多声音都没有反应,比如:听不到开水烧开的警报声、听不到马路上车辆过往的声音等等。这些状况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对于小孩子和年迈的老人,所有就有了助听器的发明。从喇叭形助听器、电子助听器、晶体管助听器、全数字助听器,助听器越来越小,越来越实用,很好的帮助了听了不好的人们。4.交流:视力障碍的人们阅读、行走非常不便,盲文帮助他们阅读和行走;听力障碍的人们无法听清声音,助听器来帮助他们倾听;生活中还有一些身体障碍的人,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坚强的生活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正在用各种技术改善着残障人士的生活,努力使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根据上面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展开观察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表达和思考。五、总结建议:(预设2分钟)1.总结: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可以获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受,帮助我们感知周围世界,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运用多种感官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事物信息。各种技术发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获得信息,也可以改善残障人士因感觉器官功能障碍所造成的困扰。33 2.建议:课外了解更多帮助我们感知事物的各种设施设备,了解我们生活中为解决感觉器官障碍而创造设置的设施设备。五、练一练一、选择1.图中的小朋友在用他的()来观察同学的身体。A.视觉B.嗅觉C.听觉2.当耳朵紧靠在同学的背上时,会听到呼呼声。这是从()传出来的。A.嘴巴B.肺C.胃3.鼻子可以闻到气味的能力,叫做()。A.视觉B.嗅觉C.听觉4.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下列有关皮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皮肤可以感知冷热等信息B.皮肤可以调节人体的体温C.皮肤没有作用5.想要按照味道浓淡排序我们可以利用()来进行分辨。A.耳朵听B.鼻子闻C.嘴巴尝答案:CBBCC二、判断1.把耳朵靠近橙子听一听,可以发现橙子的表面是粗糙的。()2.舌头可以尝出食物的味道,这种能力叫做味觉。()3.运用一种感官和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比较的效果是一样的。()4.玩翻拍手游戏时,我们只用到了手这一器官。()5.感觉器官可以帮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答案:×√××√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3.观察与比较【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感觉器官观察到的信息,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特征及其变化。[科学思维]能够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探究实践]能够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33 [态度责任]能够如实表发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体会到感觉器官的作用,爱护自己的感官。能够创造性地尝试不同的方法和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能对感觉器官观察到的信息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通过探究认识到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可以进行更精准、安全地比较。【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感官图片,水果和仿真水果若干,学生器材1份。[学生]两块不同的橡皮,塑料桶1只,绒毛玩具2个,塑料杯1个,纸杯1个,钥匙1串,棉花1团,3杯有序号的酱油溶液,活动手册,皮肤测试卡。【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观察和比较。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两块不同的橡皮,PPT出示图片]1.提问:观察一个物体的特征有哪些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感官图片。2.活动:大家的桌上放了两块橡皮,同桌间仔细观察这两块橡皮,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3.交流:你是怎么发现的?(比较)4.揭题: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更多的不同之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闯关,仍然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手等),进行观察与比较,来发现事物更多的“秘密”!(板书课题:观察与比较)让学生对学习用品进行观察比较,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利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二、探索:观察与比较(预设25分钟)闯关一:找不同[材料准备:PPT“找茬”图片]1.活动:第一关找不同。观察大屏幕上的两张图片,找出不同点。2.交流:图片中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是怎么发现的?(眼睛观察比较)3.提问:我们用眼睛来观察比较,可以比较事物的哪些方面?4.小结:是的,我们可以用眼睛来比较事物之间的颜色、形状、大小、多少、粗细等方面的不同。恭喜你们成功闯过第一关。闯关二:听声辨物[材料准备:塑料桶1只,绒毛玩具2个,塑料杯1个,纸杯1个,钥匙1串,棉花1团]1.谈话:第二关听声辨物。我们需要用耳朵辨别的物体是——绒毛玩具、塑料杯、纸杯、钥匙串、回形针和棉花。(实物出示)2.提问(PPT出示游戏图片):说说如何做这个游戏?3.活动:领取材料,2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4.交流:哪些小朋友全猜出来了?你是如何准确辨别的?5.小结:这次我们用耳朵比较了物体发出的——声音。用耳朵来比较不仅可以听出声音的有无,还可以听出声音的轻重、清脆低沉,从而来辨别物体。闯关三:比较排序[材料准备:各组3杯标有序号的酱油溶液,活动手册]1.谈话:第三关比较排序。(出示材料和PPT图片)这3杯饮用水中分别滴入了不同量的酱油,请按照颜色深浅排序。33 2.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排序?提醒闻的方法和品尝的注意点(强调:实验时一般是不允许品尝的,在能确保安全卫生的情况,并且做到人手有一个品尝杯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建议学生滴少量液体在手中,摸一摸。)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14页中。3.活动:领取材料,4人小组为单位观察比较,用不同方法排序并记录。4.交流:整理材料后请代表小组(可以是材料整理好的小组)交流汇报,说明理由,展示记录。5.讨论:可以根据酱油溶液中酱油的多少来排序吗?你的理由是什么?6.揭秘:观看原图,验证推测。7.小结:通过用眼看、鼻闻、(口尝、皮肤接触)等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它们的颜色、气味、(味道、触感)都不相同,获得了更多真实的信息,还根据这些信息做出了合理的推测。闯关四:挑仿真水果[材料准备:教师准备若干水果和仿真水果。1.谈话(出示材料):这里有一些水果,其中有一些是仿真水果,你能在不损坏水果的前提下找出所有的仿真水果吗?你有什么方法?2.交流:用眼看——用鼻闻——用手摸——用手掂——用嘴尝等。3.活动:先集体看,再请学生闻,摸,掂,捏等,不建议用嘴巴尝。4.交流:怎样才能准确地找出所有的仿真水果?5.小结:是的,在观察物体时我们需要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眼、耳、鼻、手等)进行观察比较,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准确地认识事物的特征。安排了4个活动,旨在通过比较的方式,学生能找出被观察事物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前两个活动“找不同”和“听声辨物”是学生利用单一的感官进行观察的活动,后两个活动“给不同浓度的溶液排序”和“挑选仿真水果”是以阶梯渗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综合运用多个感官进行观察比较。三、研讨:总结归纳(预设6分钟)(一)研讨1:感官观察的内容1.讨论:通过探索活动(展示前面几组活动),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2.交流:梳理出通过眼、耳、鼻、舌、手等比较获得的各种信息。3.小结:运用感官,我们可以在物体的许多方面进行观察,通过比较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二)研讨2:多感官观察的好处1.讨论:你认为运用一个感觉器官来比较好,还是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比较好?好在哪里?2.交流:可以根据挑仿真水果的活动开展交流。3.小结:为了获得更多更真实的信息,我们要把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都运用起来进行比较,让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判断更准确。“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和“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这两个问题注重学生对之前活动的整理和体悟,以及认识到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比较的重要意义。四、拓展:皮肤感觉测试卡(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每组皮肤测试卡1张]1.谈话:皮肤是我们很重要的感觉器官,大家捏一捏自己的皮肤,你感受到了什么?2.讨论:皮肤不仅能感受痛、痒、冷、热,而且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度是不同的?老师这里有一张皮肤感觉测试卡,你想试试吗?3.活动:介绍测试卡的使用方法。2人小组合作进行测试,完成活动手册记录15页。4.交流:谈谈各个触碰部位的感觉,哪个部位最敏感。5.小结:皮肤表面散布着触点,触点的大小不尽相同,分布不规则,一般情况下手掌最多,其次是头部,背部和小腿最少,所以手掌和头部的触觉最灵敏,而小腿和背部的触觉比较迟钝。五、练一练一、选择1.两杯液体中一杯是水,一杯是白醋。在没有别的实验工具和材料的情况下,可以靠人类的()把它们区分开来。A.嗅觉B.视觉C.听觉2.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我们的()可以成功区分一杯糖水和一杯盐水。33 A.耳朵B.眼睛C.舌头3.下列工具中,可以帮助有听力障碍的老爷爷生活更加方便的是()。A.盲文B.盲道C.助听器4.厨房里有两个相同瓶子,一瓶装着白糖、一瓶装着食盐,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将它们辨别出来。A.听声音B.尝味道C.闻气味5.小牛家晚饭吃红烧肉,下面()的描述用到了不止一种感觉器官。A.妈妈说:“红烧肉的颜色真漂亮!”B.爸爸说:“红烧肉好香好软啊!””C.小牛说:“红烧肉真好吃!”二、判断1.在感知一种不知名的物体时,我们不能直接采用尝的方法进行观察。()2.在用舌头尝的方法观察前,一定要先经过老师或家长确认它是安全的。()3.钥匙落入桶中的声音和毛绒玩具落入桶中的声音是一样的,听不出区别。()4.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只能判断出物品的颜色。()5.在找不同的游戏中,我们只通过眼睛就可以分辨出两幅图片的不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CCBB二、判断题:√√×××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4.测试反应快慢【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长时间、反复的训练能够提升反应的速度。[科学思维]能够用数据比较的手段,分析得出结论。[探究实践]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可以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态度责任]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体会数据处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方便。【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体验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反复训练能提升反应速度。【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33 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分析,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反应速度尺、班级记录单、黑色油性笔。[学生]反应速度尺(两人1条)、实验记录单(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测试反应快慢。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6分钟)1.谈话: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翻拍手,你们会玩吗?2.了解: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游戏方法),老师要提醒大家玩这个游戏时要注意这几点。(课件辅助出示游戏说明)3.思考:下面两人一组玩游戏,并想一想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4.汇报:在游戏中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我与小伙伴比,谁更快?5.掲题: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每个人在游戏过程中反应的速度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测试反应快慢。(板书课题:测试反应快慢)通过翻拍手的游戏,交流熟悉人体的一些感觉器官。二、探索:玩“抓尺子”游戏(预设22分钟)(一)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1.过渡:为了测试大家的反应快慢,我们来玩一个“抓尺子”的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赢吗?我们先闯第一关: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2.了解:“抓尺子”这个游戏玩过吗?那么怎么玩呢?我们先来看看视频,了解游戏方法。3.示范: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来试玩这个游戏,听明白游戏时的注意点。(课件同时出示游戏规则)游戏规则:①一人手臂伸直,一手捏住“尺子”的上端,使“尺子”末端垂直于学生伸出手的正上方。②另一人伸出一只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做准备捏合状,手不能接触“尺子”,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③如果抓的人迅速将“尺子”抓住,即为成功。两人一组,每人抓10次,并将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上。(接住画“√”,接不住画“×”)。4.活动:大家明白怎么玩这个游戏了吗?下面同桌两人一组玩游戏,并做好活动手册上的记录。(其中一位学生领取材料)5.汇报:谁愿意来汇报自己组的结果呢?(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在“班级记录表”上记录部分小组游戏结果)6.交流:我们看,在抓的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小朋友们抓住的次数都一样吗?有的次数多,有的次数少,说明什么呢?(小朋友的反应速度不一样)7.小结:通过“抓住尺子”的游戏,看得出有些小朋友的反应很快,而有些小朋友前几次抓住的比较少,后面几次抓住的就多了我们都顺利通过了游戏的第一关。那么抓住的次数一样多,我们还能分辨出谁的反应更快吗?(二)比一比谁的得分多1.过渡:如果要比较谁反应的速度更快,接下去就要闯第二关:比一比谁的得分多。2.说明:刚才我们所用的“反应速度尺”上面有刻度,大家看,如果你抓住某种颜色的区域,就记录该区域所对应的分值,如你抓住浅蓝色的区域,对应的数字是4,就记录4分(这要看尺子的实际情况)。然后把分数记录在“分数记录表上”。3.试玩:为了检验大家是否听懂游戏方法,我们两人一组先试玩一次。想一想:玩这个游戏要注意哪些地方?4.活动:小朋友们学习的很快,真棒!小面我们就开始游戏吧。5.交流:我们请几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游戏结果。33 (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在“班级记录表”上记录部分小组游戏结果)思考:(1)得分越多说明什么?(2)要使自己得分多,你是怎么做的?6.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得分多,说明抓住尺子用的时间短,反应就快。恭喜大家又顺利闯过第二关了!重点开展玩“抓尺子”的游戏,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游戏的玩法,要求不高,能抓住尺子即可。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眼、手初步配合的结果,并比较出自己反应速度的快慢。第二个活动是“比一比谁的得分多”,这个活动是在能抓住尺子的基础上尽量抓到高分区,从初步感知转变为数据描述,用数据描述变化规律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得出“反复训练能够提升反应速度”的结论。三、研讨:提炼方法(预设10分钟)1.思考1:玩“抓尺子”游戏中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眼睛、脑、手2.思考2:要提高游戏得分,你有什么“游戏小窍门”与大家分享?3.交流:(出示某同学的记录图)从这个小朋友的这几次游戏得分看,说说有什么发现。4.小结:“抓尺子”的游戏中我们用到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通过不断反复地玩“抓尺子”游戏,我们的反应速度会慢慢地提升。讨论的话题也将是在游戏中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综合使用感觉器官会帮助人获取更丰富的信息用以比较分析和判断。四、拓展总结:(预设2分钟)通过今天的游戏,我们发现,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有快慢之分的,但通过眼睛、耳朵、手以及大脑的相互配合,经过多次训练,我们的反应速度是可以逐渐提升的,生活中有不少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反应速度。我们来看(课件出示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打篮球、跳绳等)。多运动,不但能增强我们的体质,还能锻炼我们的反应能力,大家说多好啊!五、练一练一、选择1.()对锻炼人的反应速度最有帮助。2.玩“抓尺子”游戏,机会相同时,总得分越高,说明反映越()。A.快B.慢C.不能确定3.在用反应尺来测试反应快慢的游戏中,反应比较快的是()。A.抓住反应尺下端B.抓住反应尺中部C.抓住反应尺上端4.对提高人的反应速度最有帮助的是()。A.跑步B.打羽毛球C.看书D.睡觉5.在“抓尺子游戏中,下面不是获胜者的经验的是()。A.集中注意力B.认真倾听C.手配合眼睛快速做出反应二、判断1.在抓尺子的游戏中,第1次和第20次抓的结果肯定完全一样。()2.人类的反应速度是天生的,不能改变。()3.打篮球、打羽毛球和打乒乓球都可以锻炼人的反应能力。()4.人的反应速度是可以训练的,只要多加训练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反应速度。()5.翻拍手的游戏玩一次就能判断一个人的反应速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AABB二、判断题:××√√×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33 5.发现生长【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人的身体是由各个不同的器官组成的。使学生认识到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在不断地生长。[科学思维]积极思考可能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因素。[探究实践]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态度责任]能够如实讲述自己的身体变化。能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化。能够关心自己和他人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能够感受到家长对自已健康成长的那种期待。【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学生能发现并认识到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在不断地生长。【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学会能够从不同角度证明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向班主任了解是否有学生父母离异或早亡的情况;收集几张班中孩子小时候的照片(从出生到小学一年级均可)、体重与身高测量仪器(或最近一次体检的身高与体重数据)。[学生]能够证明自己长大的照片、衣服、用具、生长记录表等物品。(小提示:衣服——建议学生带一件最具有代表性的衣服即可,因为过多的衣服会导致教学难以组织;照片——可以请家长代发电子版照片,方便展示;身体发育记录——这种资料可能不多,建议学生将信息记录下来,带到课上即可,不必将原件带来,以免丢失损坏;其他各种资料——可以让学生多样化收集,如果家长能够协助孩子收集信息就更好了。)询问家长出生时的体重和身高数据并提前记录到活动手册中。【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发现自己的生长。一、导入与聚焦预设8分钟)导入:1.游戏:猜猜他(她)是谁?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几个学生小时候的照片,让学生猜猜:这是班中的哪位同学?(也可以用PPT中的照片)2.过渡:“为什么我们很难猜对?”(因为我们的身体和小时候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3.引出课题:“我们发现他们的身体在生长,在变化。”板书课题。聚焦:1.过渡:“你注意过自己的身体变化吗?”2.教师引导:“你现在的身体和以前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你现在能做的事情和以前比一比,又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具体事例,如:衣服(以前的衣服穿不着了);身高(坐火车要买票了)……3.教师讲述:“我们发现更多生长变化的秘密了,这些都是我们出生后经过很长时间的生长变化。”(如果上一节课时间多余,此环节可以提前在上节课进行。这样,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准备物品的建议,布置学生带好衣服、照片和记录单等。)33 二、探索(预设20分钟)1.教师提问:“可是,你怎么证明‘我们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呢”?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1)组内交流:学生将课前准备的照片、衣服、用具、生长记录表等物品一一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并说一说:“这是我以前的……,现在我……,这说明我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2)全班交流:教师邀请一两个小组介绍一下自己组内的同学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我们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如语言、运动、牙齿的变化等。(教师要留意倾听学生在准备这些资料时,家长是否表达出对此事的关心,有可能家长为此说的一些话就是在表达对孩子生长的回顾和期盼。对家长的这种表达要充分利用,因为其中的关心都是基于“健康成长”意愿的。)3.探索身高和体重变化:(1)呈现“从小到大的衣服”。(或照片)观察比较从小到大的衣服有什么不同。(2)提问:为什么衣服会越来越大啊?联系身高体重的变化。(3)呈现“身体发育记录表”,建立衣服变化与身高体重变化的联系。(4)计算现在比刚出生时的体重和身高增加了多少?填写在《活动手册》第17页。(在此活动中,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出生时”的数据,可以使用书本上提示的新生儿和二年级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平均数据,如: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000克左右,身长在50厘米左右;如果学生不知道“现在”的身高与体重数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直接测量或采用最近一次体检的身高与体重数据;如果学生不会计算“增加了多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计算或提供计算器帮助学生。)(5)在我们不断生长过程中,只有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吗?(6)呈现“从小到大的照片”,聚焦语言、运动等能力的变化,认识到身体的生长变化存在这一定的联系。4.教师组织学生思考: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生长变化吗?(1)提问:我们身体的这些变化,是隔一段时间生长变化一下?还是每天都在生长变化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教师出示指甲、头发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大概几天前剪了指甲了?大概多久会剪一次头发?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指甲和头发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吗?(在讨论身体指甲、头发的生长时,不必纠结于精准的时间和长度,更多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这些部分在每天发生着变化。)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均为学生对生长变化的回顾,这将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意识的起点,也将为学生在高年级进一步了解身体生长发育的问题积累经验和认识。三、研讨:交流与发现问题(预设7分钟)1.教师提问:我们的生长还表现在哪些方面?2.组织学生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向全班介绍。(“我们的生长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师要在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发现自己的生长变化,如:可以引导学生从身体力量、记忆力、反应速度、学习能力等不同方面提出,但要注意让学生用证据说话。)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拓展与总结(预设5分钟)1.教师布置[学生]回家听家长讲一个(或写一写)有关我们成长的小故事(对孩子成长的希望),下节课再讲给其他同学听。(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家长对自已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期待,为下一节课学生对未来键康成长的期盼做准备。)2.出示《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调查长辈、哥哥、姐姐在12岁(六年级)时的身高和体重数据。(本活动是为第6课准备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有依据地预测自己六年级时的身高、体重。这里的长辈指的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哥哥和姐姐可以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可以是学校六年级的学长。)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将课堂延申至课后。五、练一练一、选择1.二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人类生长的哪一个阶段?()33 A.婴儿期B.儿童期C.老年期2.下列发现中,可以证明人类在生长的是()。A.口渴了想要喝水B.小时候的衣服穿不上了C.肚子饿了想要吃东西3.以下生活习惯中,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成长的是()。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B.长时间看书C.多吃汉堡4.下列能说明我们在生长的选项是()。A.原来的裤子显小了,穿不上了B.爸爸说他现在抱不动我了C.我已经开始换牙了D.以上全是5.下列()不能证明你的身体在一年一年的生长。A.从小到大的照片B.牙齿的变化C.耳朵的形状二、判断1.人类的生长可分为很多个阶段,处在儿童期的小学生长大后会进入婴儿期。()2.小明说我的身高会不断的长下去,不会停止。()3.我们的身体在不断生长,保护身体的每一个器官是我们的责任。()4.准确测量长度,需要借助测量仪器。()5.测量身高可以用卷尺,测量体重可以用体重秤。()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BADC二、判断题:××√√√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6.身体的时间胶囊【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不断地生长。[科学思维]理解我们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探究实践]能够通过对长辈,哥哥姐姐们身体生长情况的了解,推测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情况。[态度责任]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能够关心自己和他人,理解我们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33 【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观察和记录目前自己的身体信息,推测未来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情况。【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理解我们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软尺、身高体重秤。[学生]能够封装自己“生长信息”的密封器皿。【教学过程】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继续一起探索我们自己。一、导入和聚焦(预设7分钟)1.观看小猪佩奇动画片《时间胶囊》,激发学生制作“时间胶囊”的兴趣。2.揭示课题《身体的“时间胶囊”》3.展示学生自己带来的“时间胶囊”容器。思考:我们的“时间胶囊”中要存储什么?二、探索(预设21分钟)提问:在这个时间胶囊我们需要记录哪些信息?(一)现在信息的收集1.收集学生前面课堂中(活动手册12页),对身高、体重、臂展、腿长、脚长等信息的收集。2.收集开放的信息,如力量、速度等方面信息。(有条件的可开展,并提供测量工具)3.补充完善学生活动手册“时间胶囊”记录单“现在”一栏。(二)未来信息的推测1.提问:再过4年,我们就是六年级的学生了,那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是什么样呢?2.出示六年级学生身体情况的图片,学生观察思考。3.学生回忆身边的哥哥、姐姐或长辈的身体变化情况。推测自己四年后身体的变化情况。4.全班交流各自的推测,说说你的理由。5.完善自己的身体信息记录单中的未来部分。(教师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生长发育提出建议。)6.教师总结:我们的身体在不断成长,我们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学生将有机会根据目前自身的发育信息,并结合长辈或者哥哥、姐姐的成长信,为自己在6年级毕业时的身体状况做出预测。学生将这些预测写下来,封装起来,等待四年后打开,与自已那时真实的身体状况相比对,回顾并评价自己这段时间的生长。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7分钟)1教师每个同学都完成了自己身体的“时间胶囊”记录单。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才能让身体健康地成长?2.让学生自由发表,并说明自己的理由。3.小结: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健康,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情,保护身体不受伤害,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健康地成长。4.留言:给长大后的自己以“未来的自己,你好!……”开头,给未来的自己留言。(可以写字、画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五、仪式(预设5分钟)1.“时间胶囊”封闭保存的小仪式。33 可以装入:身体信息记录单、给长大后的自己的一封信、自己最喜欢的物品等。2.期待四年后开启“时间胶囊”。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健康生活的意识培养,需要的是伴随成长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绝不是面对终结的悔过。所以,在低年级阶段安排这个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在高年级阶段经历一个认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抓住这个阶段施以影响,在6年级时,我们将会再有一次回顺和展望的机会。我们希望学生的健康意识是来自“对以往生活的回顾,对未来生活的企划”。五、练一练一、选择1.在制作身体的“时间胶囊”时,我们需要记录下自己现在的身高和体重信息。不会用到的是()。A.体重秤B.剪刀C.软尺2.我们可以依据()来预测自己六年级时候的身高。A.爸爸、妈妈现在的身高B.哥哥、姐姐读小学六年级时候的身高C.科学老师读小学六年级时候的身高3.下列信息最适合记录在身体的“时间胶囊”里的是()。A.头发的长度B.指甲的长度C.手掌的长度4.要让身体健康成长,我们应该()。A.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B.合理饮食,适量运动C.每天很晚才睡觉5.一名18岁的男生身高大约是()。A.120厘米B.170厘米c.60厘米二、判断1.新冠病毒流行期间,我们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护健康。()2.保护身体的每一个器官是我们的责任。()3.从现在到毕业,身高、体重都不会发生变化。()4.毕业时我们的身体信息一定和时间胶囊里预测的一致。()5.青少年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BCBB二、判断题:√√××√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教学后记】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