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1 KB
  • 2023-12-01 18:24:06 发布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厘米教学实录 北京版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学实录北京版教材简析: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学习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开始。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长度,但对厘米、米等“单位”缺乏感性认识。所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感知并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呢?又怎样让学生真切感受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初步的长度观念呢?    一、创设情境,引入“厘米”  (……经过用回形针、蜡笔、小刀、橡皮等工具测量同一课本后得出同一物体用不同的测量单位测量,结果不一样。从而引出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测量了课本的长,为什么测量的长度不一样呢?  生:我们用了不同的“东西”测量课本,所以结果不一样。    师:怎样测量物体才会有一个统一的结果呢?请观察你们手中的尺子。(学生自主观察、交流)现在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怎样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生2:我想知道尺子上一小格表示什么?一大格表示什么?  师: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  (播放课件:小朋友好,我是长度单位“厘米”,平时你们测量物体时,可以用上我,比如说铅笔长15厘米,课本长20厘米,课桌边长100厘米。小朋友们,初次见面,你想对刚才的介绍说点什么?)  生1:我想认识厘米这个新朋友。  生2:我想知道1厘米有多长。    二、参与活动,体验“1厘米”  1、认识“1厘米”。  活动一:找一找  师: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  (出示课件:闪动1厘米的距离)  师:直尺上闪动部分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就是从0到1的距离叫1厘米,也可写作1cm。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直尺上还有哪些地方也是1厘米长,同桌相互指着说一说。  生1:从刻度1到刻度2是1cm。  生2: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cm。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直尺上每两个数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cm。  总结并板书:直尺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或者每一大格间的长度都是1cm。  2、感受“1厘米”。  活动二:量一量2  师:请拿出学具盒里棱长1cm的正方体,它宽度就是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不信,量一量看。(教师巡视并用实物投影演示)还可以怎样量?(学生测量,初识将物体的一端对尺子上任意一个刻度,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活动三:比一比  师:请每位小朋友用左手(或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住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然后抽掉小正方体,手指不要移动,看一看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比一比再用直尺量一量,反复多次,直到学生比的长度大约在1厘米左右。)  活动四:想一想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出1厘米的长度,再次验证你比的是否正确。  活动五:摸一摸  师:现在我们把1厘米记在脑子里,请从信封里摸出1cm的物体。  (学生动手摸后回答。)  生1:小正方体的每一条边长是1厘米。  生2: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  生3:小棒长1厘米。  生4:钢笔粗大约1厘米。  生5:火柴盒的厚大约是1厘米。  活动六:说一说  师:请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也是1厘米。  (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小手指1节的长约1厘米,有的说大拇指甲的宽大约1厘米,还有的说1粒大豆的长大约1厘米,钢笔上橡皮头的长大约1厘米……)    三、汇报交流,拓展新知  1、仔细观察先估一估再填空。  2、认识“几厘米”  师:现在我们一起仔细观察各人手中的直尺。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10厘米的长度,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0是10厘米。  生2:10厘米里面有10个大格,也就是说10厘米有10个1厘米。  生3:从刻度1到刻度3有2厘米。  生4:不对,是3厘米。  师:为什么是2厘米?  生1:因为从刻度1到刻度3有2大格,尺子上1大格表示1cm,所以是2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