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00 KB
  • 2023-12-04 02:24:02 发布

青岛版(五四学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1 "6"的乘法口诀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6的乘法口诀n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的信息窗1,6的乘法口诀。n教学提示本课是在第一单元乘法初步认识和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对乘法口诀的学习。本节课讲述了6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乘法口诀的又一次总结。教材借助于缝沙包游戏,孩子们在玩中学,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的编写继续延续1‾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写乘法口诀。本着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体验,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然后通过议一议、说一说、比一比、记一记、练一练等活动来巩固学习的6的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n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口诀。体会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6的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何情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n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探究并得出6的乘法口诀。n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沙包,磁性教具。学生准备:学生自制沙包,磁性学具。n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复习导入:谁来背诵一下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生: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2、情境导入(1)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请了一个小帮手继续研究乘法口诀。(提前让学生缝制沙包),拿出沙包同桌两个互相欣赏一下吧!生:她的不好看,我觉得我同桌的很漂亮。(2)在沙包的身上你发现了哪个数字?生:一个沙包需要6块布。(3)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是借助沙包来研究6的乘法口诀。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学好?(生:有)出示活动要求:继续完成儿歌:1个沙包6块布,1个61×6=62个沙包12块布,2个62×6=123个沙包()块布,4个沙包()块布,5个沙包()块布,6个沙包()块布,设计意图:从复习入手,增加知识之间的联系。课前让学生动手缝制沙包,提前和沙包交上朋友,对于学习6的乘法口诀非常有利。n(二)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完成儿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生:3个沙包18块布,3×6=18生:4个沙包24块布,4×6=24生:5个沙包30块布,5×6=30生:6个沙包36块布,6×6=36生:1个沙包是1个6,2个沙包是2个6,3个沙包是3个6,4个沙包是4个6,5个沙包是5个6,6个沙包是6个6。3、编6的乘法口诀(出示大屏幕)生独自试编,小组交流指名汇报: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板书。4、找规律师:6的乘法口诀同学们已经编制出来了,我们一起找一找规律,你有什么发现?生:6的乘法口诀有6句生: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6生:6的口诀的得数是依次加6师总结:这些都能帮助我们记住口诀,你还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吗?5、交流记口诀的方法生:四六就是4个6相加生:六六三十六最好记,36行,行行出状元。师补充:猪八戒有36变。设计意图:有了具体实物的参与——沙包,孩子学习的乘法口诀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真真切切的,孩子们学习起来轻松、易懂。触使学困生都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三)巩固新知:回到情境图:师:外国小朋友也在学习缝沙包,我们一起看一下(大屏幕出示图片)1、找信息: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生:缝了6个沙包,每个沙包6块布生:墙上挂着4串纸鹤,每串有6只生:桌子上放着4摞纸杯,每摞有6个,2、提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问题?(1)缝3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2)缝4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3)缝5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4)缝6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5)桌上一共有多少个纸杯(6)墙上一共挂着多少只纸鹤3、选择你喜欢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进行集体汇报生:我选择的第一个:3个沙包,就是3×6=18块。三六十八。生:我选择的第5个问题:4×6=24个,四六二十四。设计意图:学生运用自己的沙包解决了6的乘法口诀,接着看其他小朋友缝制沙包的图片,解决里面的数学问题,及时运用口诀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乘法口诀的用处,激发学生学好乘法口诀的积极性。(四)达标反馈1、补充口诀二六()一六得()()二十四五()三十三()十八()三十六2、算得数写口诀n6×3=()口诀()3×5=()口诀()4×6=()口诀()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6()×5=303×()=186×()=364、每个鱼缸有()条鱼,有()个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算式为。口诀为。答案:1、竖着:十二,六,六,六,四六,六六。2、18,三六十八;15,三五十五;24,四六二十四。3、6,6,6,6。4、6,3,3×6=18(条),三六十八。(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生:我学会了6的乘法口诀。生:我知道4×6=24,6×4=24用到的口诀都是四六二十四。生:我会背诵6的乘法口诀: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六)布置作业1、把口诀补充完整二五();三六();()六二十四;()得六;五六()()五二十五2、口算4×6=2×6=6×6=6×3=0×6=1×6=3×4=5×5=3×2=5×6=3、根据口决写乘法算式二六十二四六二十四()×()=()()×()=()()×()=()()×()=()4、看图列式n5、3个6的和是多少?加法:□+□+□=□乘法:□×□=□□×□=□6、一个盘里放5个草莓,6个盘里可放多少个草莓?答案:1、竖着:一十,一六,十八,三十,四,五。2、口算竖着:24,6,12,12,36,25,18,6,0,30。3、2×6=124×6=246×2=126×4=244、看图列式6+6+6+6=24,4×6=24,6×4=24。5、6+6+6=18,3×6=18,6×3=18。6、5×6=30(个)或6×5=30(个)。答:6个盘里可放30个草莓。n板书设计6的乘法口诀1个沙包6块布1个661×6=6一()得六2个沙包12块布2个66+6=122×6=12二()十二3个沙包18块布3个66+6+6=183×6=18三()十八4个沙包24块布4个66+6+6+6=244×6=24()六二十四5个沙包30块布5个66+6+6+6+6=305×6=30五()三十6个沙包36块布6个66+6+6+6+6+6=366×6=36六六()n教学反思6的乘法口诀是再一次学习乘法口诀的开始,从学生的玩具沙包出发,把学习的空间还给了学生,真正实现了将“静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动态的探究式学习”。对于乘法口诀的记忆,可以改变以往让学生在课堂上读口诀、背口诀以及将口诀打乱顺序提问的做法,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拓宽他们的记忆方法,而且把乘法口诀运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口诀的记忆。 n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儿歌《数蜜蜂》一只蜜蜂6条腿,2只蜜蜂12条腿,3只蜜蜂()条腿,4只蜜蜂()条腿,5只蜜蜂()条腿,6只蜜蜂()条腿。答案:18,24,30,36。资料链接:巧用儿歌记口诀6的乘法口诀,可以根据《数青蛙》儿歌改成数蜻蜓来记忆。1只蜻蜓1张嘴,2只眼睛6条腿;2只蜻蜓(2)张嘴,(4)只眼睛(12)条腿;3只蜻蜓(3)张嘴,(6)只眼睛(16)条腿;4只蜻蜓(4)张嘴,(8)只眼睛(24)条腿;5只蜻蜓(5)张嘴,(10只眼睛(30)条腿;6只蜻蜓(6)张嘴,(12)只眼睛(36)条腿;利用儿歌记忆口诀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当然也可以鼓励孩子们用其他动物编制儿歌。精彩教学片段:(二)精讲点拨、突破难点1、凯蒂看到小朋友那么聪明,她想请大家帮忙算算,缝6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你愿意帮忙吗?2、那需要多少块布呢?(36块)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生1:我是用6+6+6+6+6+6算出来的。生2:我们可以这样想:1个沙包6块布,2个沙包12块布……生3:我列算式6×6,用口诀来计算的。n你用的哪句口诀?学生发言。3、这个同学真聪明,能根据刚才的得数想出口诀:六六三十六。4、我们画一画,验证一下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几个几呢?谁能说一说?6个6是366×6=36口诀六六三十六你还能编出其他的关于6的口诀吗?试试看。小组合作自编口诀。全班交流。5、书上有一首儿歌:……你能接着编下去吗?试试看。请以小组为单位,编儿歌。学生按照儿歌的形式接着填数6、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些口诀快速的记下来。对口令。看谁接的又对又快。学生独自记口诀,运用自己的方法体验记忆的过程。【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研究出六六三十六,再放手学生自己得出其他6的乘法口诀,有扶有放,学生主动学习,教师适当引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