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9 KB
  • 2023-12-20 11:40:02 发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9 这些是大家的》教学反思(两篇)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9这些是大家的》教学反思一校园里的一切设施都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公共设施,在此引导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是维护公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需要,这对于学生今后成长和立足于社会都不无裨益。“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是现行《中小学生守则》第4条“明礼守法讲美德”中的内容,它是一条具有操作性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国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立德树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重大部署落细、落小、落实的理念。因此,我们编写这一课是为了让学生把认识公物、爱护公物的意识落在实处,引导学生发现并关注到与他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公物,解决校园公物保护中的具体问题。作为引导学生认识、爱护公物的重要内容,《这些是大家的》是《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的第1课,它对其他几课起着铺垫、引导的作用。本课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板块中“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的第12条“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板块中“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第5条“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等要求而编写。
本课以培养学生爱护公物,养成主人翁意识为核心,引导他们在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爱护公物,是单元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从低年级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充分体会身边的公物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从而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情感。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可能面对的是不同的校园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展与设计,以使本课真正做到对学生成长有正向的引导作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9这些是大家的》教学反思二《这些是大家的》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学期有幸参加了区道德与法治优质课竞赛,选择了这一课是因为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属于小学低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本课的教学以“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这节课的得失如下:1、贯彻生活化的原则。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道德与法治
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本堂课中,我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的内容开展活动,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的交流、探讨、达到了教学的目的。(1)调动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说生活中的公用设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使面对学习主题感到有话可说,因而乐于探究,善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深切感受公用设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事例,为达到教学目的服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身边爱护公物的真实事例,让学生积极发言,通过积极参与,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2、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才有可能拉近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学生才能有话说,有真话说。
3、存在不足:然而当我静下心来,再仔细地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①如何正确地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通过教师在一个个问题的“开导”下,采用“一问一答”的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在转,削弱了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②缺少对学生多元化的激励性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却忽视了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因为只有通过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③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致使整个课堂氛围还不够轻松、活跃。④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同学,忽视了反应较慢的同学的参与,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学环节不够严谨,教学语言不够简练,有重复啰嗦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继续探索,克服不足,将道德与法治课上得更有趣。